颌骨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的常用分类,通常可将实性造釉细胞瘤分为五种类型,即:滤泡型、丛状型、颗粒细胞型、鳞状化生型和基底细胞型。
病因
大多数认为由釉质器或牙板上皮发生而来。造釉细胞瘤肉眼观为实质性或囊性,亦可在同一肿瘤中存在实质性及囊性两种成分,囊性者囊腔内可含褐色液体,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大小不同的团块或条索,分散于结缔组织的间质内。
临床表现
1.颌骨膨隆及面部畸形:下颌骨发病较上颌骨多,好发于磨牙区域及下颌角部,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颌骨的膨隆变形常为患者就诊时原因。
2.肿瘤波及牙槽骨可致牙松动吸收、移位。
3.下唇麻木不适:在肿瘤压迫下牙槽神经或恶变时出现此症状。
4.骨质破坏多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5.上颌骨造釉细胞瘤可波及上颌窦、鼻腔及眼眶,可出现相应的鼻塞、眼眶上移、鼻泪管阻塞等。
检查
1.X线检查
X线摄片示颌骨膨隆,不规则多房性囊性透光影像,此影像边缘不光滑,有半月状切迹,分房大小悬殊,波及牙槽骨者可有明显的“根尖浸润征”—牙根尖的牙槽突骨质呈不规则的破坏与吸收,牙根可呈锯齿状或截断样吸收。如有迅速长大同时伴疼痛溃疡等症状,X线表现骨间隔破坏消失,呈斑点状影时,应疑有恶性变。
2.穿刺检查
穿刺囊液常为褐色,有时可有胆固醇结晶,但无角化上皮。
3.病理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4.CT检查
高分辨螺旋CT配合牙科软件技术,特别是多层螺旋CT的容积数据采集技术,不仅能够重组出反映颌骨解剖特点的二维曲面图像和任意方位上的二维图像,而且能够精细显示病变的三维结构;由于CT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还可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和囊内容物的密度;此外,应用不同的窗技术,还可分别观察骨、软组织病变的细节,所有这些改善均有助于颌骨造釉细胞瘤特征的显示。
诊断
1.颌骨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致面部畸形,往往无特殊自觉症状。
2.咬合关系错乱,牙移位、松动或脱落,偶有病理性骨折。
3.颌骨膨隆,表面结节状,凹凸不平,有时伴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4.X线摄片示颌骨膨隆,不规则多房性囊性透光影像,此影像边缘不光滑,有半月状切迹,分房大小悬殊,波及牙槽骨者可有明显的“根尖浸润征”—牙根尖的牙槽突骨质呈不规则的破坏与吸收,牙根可呈锯齿状或截断样吸收。
5.如有迅速长大同时伴疼痛溃疡等症状,X线表现骨间隔破坏消失,呈斑点状影时,应疑有恶性变。
6.穿刺囊液常为褐色,有时可有胆固醇结晶,但无角化上皮。
7.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
基于发病率与手术方式的需要,造釉细胞瘤主要需与牙源性角化囊肿及其他非角化囊肿鉴别。非角化囊肿如含牙囊肿、根尖囊肿、残余囊肿及面裂囊肿等,这些囊肿从发病部位、内部结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征性,与造釉细胞瘤鉴别不难。由于造釉细胞瘤与牙源性角化囊肿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之处,且治疗方法不同于其他非角化囊肿,因此二者的鉴别是颌骨囊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重点和难点。
并发症
上颌骨造釉细胞瘤可波及上颌窦、鼻腔及眼眶,可出现相应的鼻塞、眼眶上移、鼻泪管阻塞等。其次就是本病易复发,相对来说,实体型或多囊型较单囊型易复发,刮治和剜除术较根治性手术易复发,冷冻或烧灼术可降低复发率。多次复发后可侵袭到颞部、眶、额部,甚至颅底、颅内。多次复发手术后,不仅影响面容,造成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
手术治疗,应按临界瘤治疗原则进行,即在肿瘤外0.5cm左右处切除整个肿瘤,对于较小的下颌骨肿瘤可行颌骨方块切除,较大的颌骨肿瘤则应行颌骨整块切除,切除后之组织缺损可立即植骨修复。
颌骨造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但由于它具有局部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并在瘤生存较长时间或不适当的处理时间较长时可有少数出现恶变,故其属于一种临界瘤(即界于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之间的一种肿瘤),所以本病一旦诊断确立,应尽早手术治疗,因肿瘤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将造成更多的组织缺损及功能障碍,如发生于上颌骨还可侵入颅底部位导致手术难以切净,本病经及时适当的手术处理后,预后良好,术后造成的组织缺损可通过自体骨移植,骨代用品植入等方式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的缺损可通过人工修复体恢复形状及咀嚼功能,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后还可通过种植牙技术等恢复咀嚼功能。
预防
本病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另外对于术后的病人,应积极随访,防止复发而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手机阅读更方便
打赏我鼓励一下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牙折是指牙齿受到急剧的机械外力作用造成的牙齿折断。多见于上前牙,常伴有牙髓和牙周组织的损伤,严重者伴有牙槽突骨折。临床上根据其折断的位置而分为:冠折、根折、冠根联合牙折。 病因 外力直接撞击是牙折的常见原因。也可因咀嚼时咬到砂石、碎骨等硬物。...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1-28 15:02:55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它的病损表现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所以又称游走性舌炎。 病因 原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或胃肠功能紊乱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情绪...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2-01 18:38:26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两侧面颊近耳垂处,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可以一侧或两侧。病因为感染性、免疫性、阻塞性及原因未明性炎症肿大等。最常见为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多见于细菌性和病毒性。细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腮腺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1-13 16:45:51唇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人是单纯疱疹病毒惟一的自然宿主,此病毒存在于病人、恢复者或者是健康带菌者的水疱疱液、唾液及粪便中,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 病因 本病是由DNA病毒的单...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2-01 21:54:42颌面部神经纤维瘤是由神经鞘细胞及纤维母细胞两种主要成分组成的良性肿瘤,分单发及多发两种型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又称神经纤维病,本瘤可发生于周围神经的任何部位,口腔颌面部发病者常发于三叉神经及面神经,通常位于面部、颞部、眼部、颈部、舌部及腭部等处。 ...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1-28 15:10:15口炎是口腔黏膜的炎症,可波及颊黏膜、舌、齿龈、上腭等处。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是婴幼儿,可单纯发病也可继发于腹泻、营养不良、急性感染、久病体弱等全身性疾病时。引起口炎的主要有细菌、病毒及真菌。 病因 细菌感染性口炎常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1-28 15:04:14淋巴管瘤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良性肿瘤,按其临床表现及组织特征分为三种类型:毛细管型、海绵型和囊肿型。常为先天性,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好发于皮肤、皮下及黏膜,最常见于舌、唇、颊、口腔黏膜及颈部、颌下区。手术治疗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病因 ...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1-28 14:42:58病因 1.机械因素 牙齿位置不合适,致使上唇压叠于下唇,口角发生皱褶,该处黏膜经常处于浸渍中。 2.营养缺乏 核黄素缺乏,可伴有草莓样舌和阴囊瘙痒等。体力消耗过多或身体衰弱、营养不良、铁、蛋白质供给不足和多种维生素缺乏,如烟酸、维生素B6...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2-01 18:39:14根尖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如牙骨质、根尖周围的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的疾病。 病因 1.感染 最常见的感染来自龋病、牙髓病,其次是牙周病通过根尖孔、侧副根管及牙本质小管而继发,血源性感染比较少见。 根尖周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以根尖微生物...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2-01 18:39:59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见于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胃肠道大手术等原因造成大量体液丧失、脓毒血症、长期高热、脱水等。这些原因造成全身及腮腺局部抵抗力极度低下,口腔内致病菌逆行感染至腮腺而发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上述情况的机会逐渐减少,即使发生也能及时...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1-28 14:26:27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因而得名。 病因 1.刷牙 这是发生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楔状缺损又称为刷牙磨损。其理由是:①用力横刷的人,常有典型和严重的楔状缺损。②不发生在牙的舌面。③唇向错位的牙...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1-28 14:50:00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约为1:1000。正常的胎儿,在第五周以后开始由一些胚胎突起逐渐互相融合形成面部,如未能正常发育便可发生畸形,其中包括唇裂。 病因 引起发育和融合障碍的确切原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表明,可...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2-01 21:59:38磨牙症(bruxism)是牙在无意识状态下承受一定强度咬合力的同时,下颌作一定节律的运动或表现出较大运动倾向的现象。磨牙症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征性表现为下颌肌肉的间隙性等张性收缩,并伴有规律性的咀嚼似动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以儿童和年...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2-01 18:38:06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因而得名。 病因 1.刷牙 这是发生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楔状缺损又称为刷牙磨损。其理由是:①用力横刷的人,常有典型和严重的楔状缺损。②不发生在牙的舌面。③唇向错位的牙...
疾病百科|互联网收集|2020-12-01 22:15:10